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2:59 点击次数:177
1965年,一个记者会上的一幕:一位国际记者尖锐提问:“贵国最近成功击落了美国的U-2型侦察机,请问使用的是何种武器?是导弹吗?”陈毅立即反应,举手作势说道:“美国的飞机承受不了导弹的攻击,我们是用竹杆把它戳下来的。”
这个回答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56年,当时中央政府决定,必须在原子弹和人造卫星完成前,建立我国自有的地空导弹部队。两年后,地空导弹部的首个专业学校成立。这支新兵团并没有公开其信息,仅以“543”作为代号。
1959年9月9日,一架由台湾起飞的美制U-2侦察机侵入中国领空,地空导弹部队第二营在多次交涉无果后在江西南昌附近将其击落。
1963年和1964年,又分别有两架美制U-2在中国领空被击落。
面对外国记者的挑衅性问题,陈毅轻松应对,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问题,还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风范。
展开剩余81%谈到陈毅,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“陈老总”。他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开国元帅、勤勤恳恳的国务院副总理,同时也是位杰出的外交部长。
1958年2月,由于工作繁重,周恩来总理决定辞去外交部长一职,并推荐陈毅接任。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,因为陈毅性格豪放、直言不讳,人们怀疑他能否胜任细致入微的外交工作。陈毅本人对此也表示疑虑,他曾对毛泽东表示担忧,认为自己可能难以胜任外交工作。
毛泽东列举了陈毅在战时的英勇事迹,并鼓励他:“怕做不好,就先学习。”周恩来则安抚众人说:“陈老总爱放炮不一定是坏事,炮放得好可以展示我们的国威和军威,我认为陈老总比我更适合这个职务。”
在两位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,陈毅接任外交部长,开启了新中国外交的一段传奇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中日关系长期处于冷淡状态。十年后,在双方领导人的不断努力下,日本自民党元老松村谦三率团访华。了解到松村酷爱围棋后,陈毅决定以棋结友,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在松村的推动下,两国围棋界的交流频繁,为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奠定了基础。
陈毅在中美建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71年,他首先提出应采用“非常规手段”来实现中美建交。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兵乓球队访华,开启了外交新篇章,“以小球推动大球”。
作为一名具有远
见和魄力的外交元帅,陈毅在1965年9月29日的一次中外记者会上,展现了他的外交艺术和个人魅力。在会上,有记者提到美国对周边国家的侵略行为及对中国的敌对政策时,陈毅激动地挥动双手大声说道:
“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把战争强加于我们,那就让他们尽早来吧,明天就来也行……我们已经等待了十六年,我头发都白了。或许我无缘见到美帝国主义进攻中国,但我的儿子们将继续战斗。”
被问及是否是好战分子时,陈毅坚定回应:
“中国人民爱好和平,不愿意战争,但如果有人强行侵犯,我们也必须奋战!如果侵略者是好战分子,那我也是好战分子!”
在记者会结束时,陈毅发表了一段引起广泛传播的言论:
“我们中国有句古话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,时候到了,一切都要偿还。”
这番话一出,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,大家都被他激情的言辞感染。这是中国人民面对战争和侵略,永不退缩、永不屈服的庄严声明!
事后,毛泽东评价陈毅说:“陈老总这位外交部长,不好惹,外国人现在应该明白了。”
在陈毅的外交生涯中,也有过失误。1965年3月原定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因西方国家干预而推迟。为促进会议举行,陈毅于1965年4月至6月间频繁往返于印尼、埃及和阿尔及利亚。不幸的是,由于东道主阿尔及利亚国内政变,会议被迫搁浅。
当时许多亚非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抵达阿尔及利亚首都,他们焦急地向陈毅询问会议能否如期举行。这时,陈毅脱口而出:“这次亚非会议必须举行!而且要办好。”
然而当时的政治局势并不允许这样的预言成真,这次亚非会议最终未能举行,陈毅的言论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。
得知此事后,周恩来大发雷霆,严厉批评陈毅:
“胡闹!外交部不同于其他部门,每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国际影响,必须极为谨慎。这样重大的事情,你怎能在阿尔及尔不汇报、不请示就擅自发表意见?你革命这么多年,难道还不懂组织纪律性?无组织无纪律是绝对不允许的!”
周恩来很少如此愤怒,陈毅从此在后续工作中格外注意。
在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之际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了。为防止混乱波及驻外使馆,陈
毅在得到毛泽东的同意后,迅速下令,明确规定驻外使馆不得搞大鸣大放、不得建立战斗组织、不得夺权,以确保使馆的稳定。
1967年7月,因坚决反对文革小组的做法,陈毅被打倒,外交部门前聚集了大批“揪陈大军”。1969年,他被安排到石家庄“蹲点”。一年后,因病返回北京治疗,但由于治疗不及时,陈毅于1972年1月6日去世。
#深度好文计划#听闻陈毅逝世的消息后,毛泽东沉默良久,尽管身体已病重,但仍决定亲自参加陈毅的追悼会。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向陈毅的遗像鞠了三个躬,称赞他是“一个好同志”。
陈毅曾在1960年写下《青松》一诗,以此自喻:“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花时。”这不正是他坚韧不拔、高洁坚定的最佳写照吗!
发布于:天津市 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